现在咨询,获得最前沿的AR产品
2016-02-18
(原文刊载于:看商界)
上海的深秋,寒意越发袭人。身穿一件深色防寒衣的涂意坐在《商界》新媒体记者面前,刚把思绪从层层跃动的代码中拉回就又陷入回忆。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有些紧张不知从何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涂意一直喜欢电影情节中那些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场景,在他看来未来本该如此。于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时,他便和朋友张小军一同开始了追梦之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研究AR增强现实技术,良好的专业支持和上海交大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们很快就得到了圈内人士的关注,也为之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为上交大的研究生,实习基本都是去的外企研发部。涂意也不例外,很快就收到飞利浦研究院实习通知。当时,研究院的课题组正在做关于瑜伽教学的项目,课题组想利用传感和动作捕捉技术,比较初学者和教练间动作的差异,并进行时时分析和动作校正,以达到瑜伽精准教学的目的,但项目在3D数据的显示和表达方面遇到了阻碍,作为专业出身的涂意仅仅用了三天就将问题基本解决,遗憾的是项目因定价过高,最终没有投向市场。
2008年涂意获得硕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外企工作,选择做为一名研发经理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做线上虚拟试衣的项目。在这家创业公司,涂意一干就是4年。在这4年间,涂意的专业功底被锻炼得更加深厚,同时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商业模式和经营的实战经验。
涂意告诉记者:“线上试衣仅仅解决消费者在购买环节中一小部分,衣服的材质和触感等市场的核心痛点并没有解决,这也是为什么线上试衣无法实现商业变现最重要的原因。”于是,涂意最终离开了这家公司,决定自己创业。
AR增强现实之路
辞职后的涂意总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而彼时,张小军也跃跃欲试想自己创业。多年朋友就这样一拍即合,经过短暂的筹备,2012年两人成立了视辰公司,开始走上了AR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涂意婉言谢绝了之前公司老板投资的打算。“首先要让自己变成一个生意人,明白钱来自何处,如何才能挣到钱。”,在有过先前两次失败经历的涂意看来项目并不是不需要资金支持,关键在于自身缺少如何赚钱的能力。尤其对于技术出身的自己而言,不能再走烧钱研发出产品的老路。总结过往失败的经验,涂意觉得与其看不见灯塔就饿死在商海中,不如一开始就“以战养战”,踏实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这样才有资格包装别人,才有资格将科研成果变现。所以新公司起步阶段是从做AR技术行业解决方法外包开始。他们一方面积极研发属于自身的AR底层技术,一方面探索客户需求和盈利模式。
有段时间,涂意发现国外有种用AR技术制作的动态婚礼请柬很受市场追捧,同时国内很多夫妇都来咨询相关事宜,但高额的定制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技术产品化,将价格分摊到市场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于是视辰公司立刻着手自主研发首个项目“请柬+”,并将其推向市场。市场的积极回应不仅让公司将技术研发变现,也让视辰团队更加坚定了公司的发展模式。就这样,在不断的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上着手,视辰公司又陆续推出很多款自主研发的项目。在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公司就获得300多万元的利润收入。
相比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涂意更想做一直有螃蟹吃的人。
2014年AR市场开始崭露头角,预感到市场机遇的涂意开始另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他发现每个项目都相互独立缺少关联。“与其一个个的出售珍珠,不如将它们串在一起推出。”对于欲乘风而起的视辰公司,这无疑是很好的切入点。
但研发一款类似视+AR平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同行业者觉得购买国外的技术较为省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购买的SDK只是一个层级相对较低的开发包,要从开发包演化成能正常使用的AP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并不是一般的软件开发公司能够胜任的。其次国外服务器延迟性和技术支持响应慢也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用户体验。最后,高额的专利费用也让平台很难长久的坚持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国内AR平台产品一直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
在经过多次论证后,涂意决定将正在进行的独立项目全部砍掉,集中所有的科技研发人员,一起努力研发底层建设与“视+AR”平台的搭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AR兴趣爱好者、发烧友和从业人士都能自由使用。对于基于“大规模图像搜素”等行业难题,涂意还特别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技术专题的针对性突破。经过近一年加班加点的忙碌,终于在2015年5月推出以自主研发的AR引擎“EasyAR”,不仅填补了国内无免费AR引擎的空白,还大大降低了开发者的门槛,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搭建的首款平台级AR应用——视+AR。2015年10月,视+AR在AWE增强现实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唯一的Auggie奖项。获得业内人士的认可和支持。
欲作AR界的Photoshop
视+AR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AR基础服务平台。平台上有一个通用的AR浏览器“视+ARAPP”、一个功能强大的3D内容编辑器以及一个数据庞大的3D内容库。通过这个基础服务平台,企业不需要操心技术层面的诸多细节,就可以轻松地批量化生产的AR内容,甚至还可通过庞大的内容库购买相应的3D模型做成AR效果,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去。让用户既省去高额外包费用也节约了产品时间周期。就像当年淘宝一样,如果有人想开网店,自身需要着手考虑很多相关布局,而淘宝的作用就是做了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法,适应每一个有需求的用户,视+AR的意义也正是在此。
对于视+AR平台,涂意告诉商界新媒体记者:“平台本身定位在B端市场,所以在打开市场时,每家企业都要进行测试,进度自然慢下来。在经历了5个月的产品磨合期后,2015年10月份视+AR2.0版本的推出,可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版本。”
在内容创作方面,视+AR平台专门推出一款强大的3D内容编辑器,涂意把它定位成“AR行业里的Photoshop”。这个内容编辑器不仅能方便用户创作处理自己所需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助力用户更好地表达自身想法来提升用户使用兴趣。同时,从侧面推动改进AR行业内容匮乏的现实问题。将低频应用转为高频开发,让企业和用户都能参与到内容创作上来,对于这一点涂意是这样认为的:“技术就是工具,本身就该定位在底层的搭建上,主要还是在AR的创作、创意和策划方面进行投入。文创是让AR繁荣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现在的工作其实是在搭建影院,至于上座率还是要看上映的电影是否叫座”。
目前视+AR平台的企业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600多,其中不乏完美世界、大麦网、百威啤酒、巴黎婚纱和中国农业银行等这样的大型公司和企业,2014年12月底完成了千万级别Pre-A轮融资。
内容匮乏成行业发展瓶颈
目前AR技术已涉及教育、展览、广告和建筑等诸多领域,涂意特别指出在幼教领域的AR应用已得到市场充分的肯定,在价格上AR技术卡片与传统卡片是持平的,但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拓展会将成本压得更低,辅助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让产品更加直观、好玩易于被接受。
目前视辰公司盈利来源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短期来看,通过授权费和企业的增值服务获利,在为企业节省了庞大的IT支出的同时视辰收取一两万的年费。企业可以创建上千个内容,而且无论有多少人来使用,费用都不会变动。长远来看,涂意希望视+AR平台可以在未来成为眼镜时代的流量入口,通过流量变现是长远的盈利来源。
而对于视+AR产品所遇到的阻碍,涂意向记者坦言。首先AR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匮乏。一般来讲AR需要一个纸质图像来对应调出3D内容,如果手边没有这样的图像,有些内容就无法展现。没有内容来持续抓住用户,就保持不住用户的粘性。很多早期平台就是死在这一点上。
其次就是AR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上,市场还处在一个教育加速期。AR效果在网络宣传中很难达到直观呈现,很难让人感受到AR的震撼效果。只有在面对面的演示中,人们才会为AR效果感到震惊,这就极大的限制了AR技术的传播速度,导致它在线上的发展赶不上线下。
涂意认为解决目前的阻碍是要增加应用场景和内容,尽最大可能把企业用户和开发者面前的障碍去除掉。针对这个问题,视辰从降低AR准入门槛着手。不仅公开底层EasyAR以及视+AR平台对客户提供完善的AR平台服务,来扩充AR开发者的数量,也让技术欠缺的AR从业者越来越多的融入进来。同时视+AR还围绕AR内容的生产、投放、浏览和传播打造统一高效的AR生态系统。借此教育市场,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探索吸引企业进驻。
通过打造一个良好的AR生态系统,内容创作者可以利用这个工具创作AR内容,普及到更多领域和企业,而企业会从这个平台购买和消费内容,带动内容创作者创建更多优质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让AR内容越来越丰富,让AR服务普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合作大于竞争
对于竞争这个智能硬件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涂意表示,目前国内做底层技术自主搭建的并不是很多。在策略上视+AR看中的是软件与内容方面,与看中硬件的公司虽说有交集,但今后合作的关系要大于竞争。
做为国际AR大玩家微软的Hololens和谷歌投资的MagicLeap。他们其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基于AR眼镜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去布局。微软能够辉煌20年,正因为他们在PC平台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手机平台丧失了优势,他们寄希望于眼镜能扳回一城。但AR眼镜的普及还需打磨和时间,视辰的愿景是能够打造一个未来智能眼镜时代的AROS。在眼镜时代,内容呈现方式、交互方式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都会与现在的智能机时代有本质区别。针对这样的时代,视辰为智能眼镜提供基础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上,可以轻松的开发针对各种应用场景的应用,可以很便利的调用基础的AR功能。
2016年春节前,据视辰公司反馈消息称:视+AR与全球主要量产商用AR智能眼镜方案提供方佐臻集团将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是AR云端平台与硬件方案平台首次携手,双方将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伙伴。视辰将与佐臻集团进行资源整合及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打造“软硬一体”、“即时可用”的智能眼镜快速产品化应用开发生态系统。
采访的最后,涂意总结到:“未来,EasyAR会发展成为AR的计算平台。而视+AR则是AR的内容平台。只要硬件设备能兼容视+AR平台,就能极大的扩大应用场景。在智能眼镜进入硬件爆发之时,会非常需要这样一个系统为他的硬件落地做准备,同时运行视+AR平台上积累的大量内容和应用,为具体应用场景落地做准备。”